《表6:今本《释文》与敦煌钞本、兴福寺本残卷条目比对表》

《表6:今本《释文》与敦煌钞本、兴福寺本残卷条目比对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经典释文》匣于二纽混切再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6中对于同一条材料,今本《释文》注“音和切”,而敦煌钞本及兴福寺本则注“类隔切”。显然为后人改动的结果,唐宋人为求得拼切上的和谐,以使所切之音符合当时的实际读音而将唐钞本之“类隔切”改成今本之“音和切”,而这种行为又绝不仅是个别情况,在今本《释文》中大量存在。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如果一个字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相同、用字不同的反切,而这些反切往往有“音和/类隔”之分,还出现在不同音义的不同条目中,且所注的字意义相同,那么,其中的“类隔切”是陆德明原书中的反切,“音和切”则是后人据时音所改良的音切。《释文》中“坏、鸮、为、熊、尤”五字的音注就是这种情况,下面我们分别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