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TPM诱发的PBARs的临床对照研究》

《表2 TPM诱发的PBARs的临床对照研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托吡酯致精神行为不良反应案例报道及文献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t表示研究时间;LEV表示左乙拉西坦;OXC表示奥卡西平;LTG表示拉莫三嗪;ZNS表示唑尼沙胺

通过阅读文献题目、摘要或全文筛选出含TPM致PBAR的文献22篇,包括个案或病例系列报道8篇(见表1)以及临床对照研究10篇(见表2)。在个案或病例系列报道涉及的这些患者中,有男性12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为(38.6±14.6)岁。报道显示患者在使用托吡酯50~500 mg·d-1剂量后即可出现PBAR,发生时间从服用TPM几天至数月不等。在低剂量50~100 mg·d-1易出现幻听或幻觉、焦虑及偏执性行为等症状,在高于100 mg·d-1则可能出现妄想、易激惹及攻击性暴力行为等严重PBAR,呈现出一定的剂量相关性。临床研究证实,PBAR不仅能作为一种永久性人格特质而发生,而且可以作为一种临时行为变化而发生,本研究中大多数患者在停药或减少该药物剂量后得到明显改善,性格改变只是作为临时行为而发生。但有意思的是,有1例报告发现TPM可作为情绪稳定剂减轻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24],但没有证据表明TPM可改善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25]。临床研究表明,PBAR的发生率和临床特征不仅取决于既往的精神病史,还取决于年龄、性别、癫痫类型以及TPM剂量。但临床研究数据结果同质性较差,特别体现在PBARs的发生率上。而且大多数研究仅仅报告PBARs发生在研究期间,因此只有少数研究时间间隔从开始治疗直到出现了PBARs,这样很难预测PBARs发生的时机,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