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四种类别类型未来可能的研究议题》

《表3 四种类别类型未来可能的研究议题》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分类理论述评:一个基于分类化过程的框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4)类别再分类。已有类别再分类的研究大多假定类别系统是给定的和静态的,并且假定行动者是理性的,能自动处理信息线索,[51]但这与目前不断变化、越来越复杂的外部环境不符。因此,今后在类别再分类的研究中,可以探讨以下问题:(1)类别再分类的影响机制。在动态变化的类别系统及不断更新的类别边界情境下,组织如何意识到所属类别与当前组织的发展相矛盾而做出再分类的决策,具体是什么机制触发了管理决策者做出重新分类、重新定位与重新评估的决定?这背后的认知机制值得深究。(2)类别再分类的互动过程。当管理决策者意识到需要对组织进行重新分类时,该过程会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如何有效执行?不同行动者主张不同制度逻辑,他们用于指导认知的图式不同,身份和目标也不同,因而对再分类的认识和选择也不同。这些基于不同制度逻辑的行动者就会在再分类过程中展开谈判和政治争斗,在持续互动中逐渐达成为各方所能接受的协议,或形成共识的新的认知框架。当前研究大多忽略了再分类过程具体机制。(3)增加结果变量。如何评估企业重新分类或重新定位后的企业绩效,R indova等研究表明可以使用地位的稳定性而不是实际的等级排名指标衡量企业的身份地位。[52]事实上,有研究表明排名的粘性会产生“马太效应”,[53]这种效应会变得自我强化,更高排名的组织会不断扩大领先优势。因此,未来需要开发出更加合理的指标测量战略结果,使用具有比较性质的相对指标来评估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或绩效可能更加科学。(4)受众的作用。未来的研究需要确定生产者何时以及如何依赖不同受众的价值需求来定位产品,[6]正如Ve r g n e等的研究表明,受众的集中偏好(基于原型的分类)或概念组合(目标导向的分类)的能力会对战略分类产生影响。[15](总结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