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eil101数据的实验结果》

《表3 eil101数据的实验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一种自适应分组的蚁群算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表1~4分别是4组城市数据采用PACS不同分组数求解最短规则路径结果,图2演示各组数据求解最短路径值与分组数的关系图。可以看出,前期随着分组数变多,并行蚁群算法得到的最优解越好,但是分组数大约超过8组后,算法得到的最优解慢慢趋于稳定,即最优解不再随分组数增多而变化。从表1~4中的实验结果中发现,并行蚁群算法分组数在10组之后的最优解基本不变,还会慢慢变差。由文献[13]知,分组蚁群算法对蚂蚁进行均匀分组,每组蚂蚁在各自的子区域内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搜索,每次搜索完后产生新的全局最优解。分组这一策略使搜索不易陷入局部最优解,也使搜索空间大幅度减小;而且每轮迭代过程中采用了大步长和小步长搜索,使得蚂蚁位置的更新更具效率和准确性。通过这些策略使得算法寻优精度和速度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通过图2分析可知,蚂蚁分组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并行蚁群算法是在一般蚁群算法的基础上提出的,每组蚂蚁的实验运行原理还是按照一般蚁群算法的思想在运行,故分组多了的话,因蚂蚁总数是固定的,这样就会导致每组中的蚂蚁过少,那么每组蚂蚁在算法步骤2中的相对独立寻优阶段就会受到影响,使算法收敛速度降低,全局搜索能力下降,易陷入局部最优中。一般并行蚁群算法把蚂蚁分到8组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