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出血危险评分标准: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护理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表3 出血危险评分标准: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护理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护理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各项平均累加计成总分为危险分层依据;1 mmHg=0.133 k Pa

AMI患者术前负荷量的抗凝药物口服,急诊介入术中、术后抗凝抗栓药物的联合应用,以及术中使用大腔介入导管的穿刺点止血包扎方式不一等多因素致患者回心脏监护病房(CCU)后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轻者表现为血尿,皮肤、口腔黏膜与穿刺点出血,严重者表现为消化道或是颅内出血。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凝血功能监测指标,减少反复的动、静脉穿刺,延长各类穿刺点按压止血时间,各项护理操作动作轻柔。依据评分标准动态评估,再根据对应的危险分层采取预防措施,遵医嘱改用其它方式抗凝或是降低不同导管的冲、封管液的浓度以及预防性使用保护胃粘膜类的药物,并嘱患者规律的进食与规范化口服给药,进而以减少患者PCI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根据Crusade危险评分明细表,出血危险评分与干预措施描述如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