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模型参数训练结果:表面金属热渗辅助钎焊C/SiC-Nb接头界面增强机制》

《表1 模型参数训练结果:表面金属热渗辅助钎焊C/SiC-Nb接头界面增强机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表面金属热渗辅助钎焊C/SiC-Nb接头界面增强机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于钎焊焊缝极小和C/Si C复合材料自身的脆性,难以使用熔焊接头的破坏性试验对应力进行测量;同时,由于复合材料的复相导致所测量的XRD与拉曼峰位偏移呈现随机性,难以实现对本实验结构的测量.对异种接头的应力分布采用有限元模拟可较为简便地进行分析[27~29].降温过程产生残余应力,Ag Cu Ti钎料液相线在780~800°C,故令工件由780°C以5°C/min降温至室温.对金属板底面设置约束以模拟接触地面,对中心点进行全约束,选取交于中心点短直线设置1,2方向(平行于焊缝方向)的全约束,即可实现接触地面.所需材料属性参数如表1所示.对照组接头的残余应力分布如图7(a)所示.冷却过程中,钎料因其极大的热膨胀系数将产生剧烈收缩,由于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低可视作体积不变.受复合材料尺寸限制,钎料的横向收缩受限,从而产生高残余应力,纵向钎料收缩仅受到横向收缩所带来的体积限制,对于未发生大塑性变形的焊缝来说其影响可忽略不计,可认为纵向呈自由收缩状态.由图7(a)可知钎,钎料处于高应力状态,应力传递至与之相连的复合材料内部,在界面产生高应力区.界面高应力状态将在接头承载时严重削弱其断裂强度,致使界面在未达到断裂极限时即发生开裂,其宏观表现为接头强度的降低.热渗区对应力的调控核心在于缓解了复合材料与接头的属性差异,使其有足够空间去缓冲应力.为细化分析结构,将热渗区分为有碳纤维增强热渗区以及单纯由Si C基体形成的热渗组元构成区(以下简称热渗区).N i2S i自身热膨胀系数(C T E)为19×10–6K–1,其对应生成等摩尔分数的碳.根据混合理论,热渗区热膨胀系数约10×10–6K–1,而纤维增强区要考虑40vol%的纤维含量,其热膨胀系数为6.4×10–6K–1,其数值刚好介于C/Si C与钎料间(CTEC/Si C=3.6×10–6K–1,CTEAg Cu Ti=16.8×10–6K–1).当钎料发生横向收缩时,热渗区也将发生小幅收缩,抵消一部分应力的产生(图7(b)).钎料层的应力分布如图7(c)所示,由于边界的限制以及硬化效果,应力在边界处取值更大,热渗区的出现使得边界应力集中得以缓解,应力分布更加均匀,由于纤维增强区的膨胀较低,其对应接触的钎料区缓解效力有限.热渗深度对应力的影响如图7(b)所示,由于纤维增强区强度高、热稳定性好,在冷却过程中将承担主要应力,复合材料内部也得以缓解.值得注意的是,对照组接头复合材料高应力区的厚度约70μm,热渗深度为75μm时,纤维区虽产生应力峰值,但其他区域的缓解仍能保证其应力调控效果.当热渗深度达到100μm时,相当于高应力区高于原本厚度,而其他位置的应力分布基本不变,故过深的渗入深度反而对应力缓解不利,并且热渗前端大量析出脆性相,导致裂纹萌生,是剪切强度随热渗深度增加而降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