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先秦两汉“摇”的义项频次表》

《表1 先秦两汉“摇”的义项频次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关于汉语史中“摇”的“摆动、动摇”义的二分讨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本表的时代分期与选取的典籍参照唐钰明(1987)《“臭”字字义演变简析》。西周:《诗经》《尚书》《周易》。春秋战国之交:《左传》《国语》《论语》《墨子》《孟子》。战国后期:《庄子》《荀子》《韩非子》《战国策》《礼记》《周礼》《吕氏春秋》《山海经》《竹书

《汉语大词典》中将“摇”的“摇摆”义都归为“摆动;动摇”一个义项,而依据对于文献的实际考察,“摆动;动摇”应当按搭配的是否为实物,分为(1)“动”和(2)“摇”两个义项。其区别在于(1)“动”仅表示有摇动的倾向,而不表示实在物体的摇动,即非实在意义的摇动,常用搭配“心”“国”“边疆”等。而(2)“摇”则表示实物的摇摆,是具有实在意义的摇动。在先秦两汉时期,(1)的出现时间更早,且出现频次明显高于(2),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