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喜马拉雅造山带的花岗岩锆石U-Pb年龄数据》

《表3 喜马拉雅造山带的花岗岩锆石U-Pb年龄数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藏南东部麻玛沟地区早古生代与中新世岩浆作用及其意义》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喜马拉雅造山带保存着大量的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岩浆作用的纪录(图1、表3),分布于THS、GHCS和LHS等三个构造单元,从东构造节的南迦巴瓦地区到西部的巴基斯坦地区均有出露。如前所述,印度大陆北缘早古生代岩浆作用可能是原特提斯洋俯冲作用的结果,在俯冲作用发生之前,印度大陆与原特提斯洋是被动陆缘的连接模式(Cawood et al.,2007;Zhu et al.,2012;Gao et al.,2019)。因此,在新元古代到早古生代期间,其板块边缘必定发生了从离散状态到会聚状态的构造转换,从而导致原特提斯洋开始向印度大陆俯冲,那么,相对于印度大陆,原特提斯洋初始俯冲是正向俯冲,还是从一侧俯冲后逐渐扩展到另一侧?针对该问题,笔者整理了喜马拉雅造山带晚元古代-早古生代花岗岩年龄数据(表3),发现从喜马拉雅造山带西部到东部(图10),除了Kaplas地区的花岗岩外,其他花岗岩的年龄均匀变大的趋势,如图10中黄色箭头线所示,从约470Ma增大到510Ma左右,间隔约40Myr,预示着东部的岩浆活动要早于西部,原特提斯洋初始俯冲从东部开始,并逐渐向西部扩展。印度大陆北缘在经历岩浆作用的同时必然也经历了强烈的变质作用事件,GHCS内的变质岩可能会残留早古生代变质作用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