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麻玛沟花岗片麻岩和淡色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

《表2 麻玛沟花岗片麻岩和淡色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藏南东部麻玛沟地区早古生代与中新世岩浆作用及其意义》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代表放射性成因Pb

淡色花岗岩样品的锆石颗粒形态与花岗片麻岩类似(图7b),均为长柱状,长轴/短轴的值为1~5.5之间,平均值约为3.0,半自形-他形结构,CL图像显示其内部结构也普遍具有韵律环带结构,且边部的环带变暗。但与花岗片麻岩的锆石不同的是,该样品的部分锆石颗粒发育核-幔-边结构或核-边结构。其中核部为具有环带结构的岩浆锆石,为锆石的主体部分,U(322×10-6~4061×10-6)和Th(32×10-6~1257×10-6)含量变化较大(表2),Th/U比值在0.01~0.66之间,206Pb/238U年龄除了点1.2 (427.5Ma)和13.1 (238.1Ma)离群外,集中在488.5~512.6Ma之间(图8c,d)。点1.2和13.1的年龄均小于平均年龄,推测为核部与慢部(或边部)的混合年龄,将两点的年龄剔除后,核部的加权平均年龄为498.6±3.4Ma(N=16,MSWD=0.88),所有的点都位于或近似位于谐和线上,为谐和年龄,无明显的Pb丢失。CL图像显示锆石的幔部无环带,呈现出较均匀的深灰色调,U(2539×10-6~4194×10-6)和Th(10×10-6~89×10-6)含量变化相对较小,无明显高U效应,Th/U比值很低,在0.001~0.03之间,但绝大多数的值为0.01,这是淡色花岗岩中结晶锆石的通性(曾令森等,2019),206Pb/238U年龄集中在15.7~25.1Ma之间,但是年龄数据比较分散(图8b),给出的加权年龄无太大意义,需要结合相邻淡色花岗岩的年龄数据进行讨论(见下文讨论部分)。该样品锆石的边部无环带或不明显的环带,总体上边部显示灰色的亮边,与暗灰色的幔部区别开来,边部厚度很小,个别锆石颗粒出现了边部而幔部不发育,还有极少的锆石出现了幔部而边部不发育,而核部几乎出现在每颗锆石中,且占锆石颗粒的主要部分,控制着锆石再生长过程中的大致的几何形状,有些锆石可见核部被幔部侵蚀成港湾状(例如图7b的前两颗锆石)。因此我们判断核部为继承锆石,其年龄代表淡色花岗岩形成之前的岩浆作用事件;幔部和边部为淡色花岗岩岩浆结晶作用的产物,其中幔部为结晶峰期时形成,而边部为结晶末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