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2000年、2008年、2016年生长季赤峰市蒸散量、降水量、蒸降差》

《表4 2000年、2008年、2016年生长季赤峰市蒸散量、降水量、蒸降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SEBAL模型的赤峰市植被修复下林草蒸散耗水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mm

由表4可见,2000—2016年,赤峰市生长季总蒸散量呈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440.86 mm增至2016年的474.34 mm,其变化趋势与降水量变化一致,但增幅较缓.2000年、2008年、2016年各年生长季降水量分别为250.10、285.38、355.99 mm,其中2016年降水量明显高于赤峰市近20年的平均水平(292.94mm),与相关研究得出的我国西北干旱区增湿趋势明显的结论[33]相一致.蒸降差即蒸散量与降水量之差,是反映区域水分盈亏的指标.2000年、2008年、2016年各年生长季的蒸降差均大于0,说明降水无法满足地表蒸散的需要.但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赤峰市全域的蒸降差由2000年的190.76 mm降至2016年的118.35 mm,表明区域增湿化有助于缓解赤峰市的水分亏缺状况(见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