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0 不同种植方式下的经济效益分析》

《表1 0 不同种植方式下的经济效益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长三角地区设施蔬菜施肥现状及土壤性状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有机肥单价为0.8元/kg,复合肥单价为3.6元/kg,尿素单价为3.0元/kg;净产值=产值-肥料成本。

设施菜地施肥不当等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蔬菜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山东省设施菜地化肥施用量约为1 800 kg/hm2,有机肥约为22.5 t/hm2[22],过高的施肥水平导致种植区内39.73%的土壤发生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23]。津京冀地区设施菜地施肥严重过量,平均施肥总量为3 412.8 kg/hm2,其中43.8%来自有机肥,且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约为1︰1.1︰1.1[24]。与北方地区相比,长三角地区设施菜地规模化程度更高,施肥总量较低,主要以氮肥为主,且化肥投入比例高[25]。规模化种植过程中复种指数较高,施肥总量低,化肥施用量较大,这种种植方式可能会破坏土壤物理结构,降低土壤的缓冲能力,导致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的发生[26-29]。调研中以上海和苏州地区为代表的种植年限为5 a左右的规模化种植区为研究对象,该区域蔬菜的复种指数较高,一年可至少种植5季蔬菜,一般以短茬叶菜为主,这可能是因为叶菜不便于长途运输,长三角地区大型城市城郊的规模化种植发展较快主要生产叶菜类蔬菜。然而,为了达到规模化的生产和销售,蔬菜连作较为普遍,土壤酸化、盐渍化问题较为突出(表6、表7)。长三角地区同样为种植年限在5 a左右的分散型种植区,虽然肥料施用总量高,但大部分以有机肥形式施入土壤(表5),有机肥的施用可有效减缓p H下降速率,缓解次生盐渍化问题[30-31];分散型种植方式较注重不同蔬菜品种的轮作且复种指数低,轮作中一般种植一季长茬蔬菜,如番茄和丝瓜等(表10),已有研究也表明,轮作能提高土壤p H,降低土壤EC值,减轻酸化和次生盐渍化程度[32-33],复种指数低可减少耕作次数从而降低对土壤微生物以及土壤物理结构的破坏,增加土壤的缓冲能力[34]。分散型种植方式中氮肥施用量远大于规模化种植方式,但分散型种植下土壤中碱解氮的含量显著低于规模化种植(P<0.01),这可能是因为分散型种植方式中硝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更加活跃,导致土壤中氮被分解为氮气、一氧化氮[35],也可能与分散型种植较注重夏季揭棚休闲,而该时期的雨水冲刷导致大量可溶养分淋失有关[36]。规模化种植方式中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显著高于分散型种植(P<0.01),这可能与两种种植方式下磷肥和钾肥施用量有直接关系,由于规模化种植方式更注重蔬菜产量产值,鲜少进行揭棚休闲,易导致速效养分累积在土壤表层[37]。从两种种植方式的经济效益分析看,规模化种植在产值和扣除肥料成本的净产值上分别高于分散型种植方式25.8%和48.9%,由此可推测规模化种植这种新类型在未来几年势必将得到迅速的推广和发展,经过此次调查发现规模化种植带来的问题如蔬菜连作严重、有机肥施用量低、化肥用量仍然很高、土壤发生酸化和次生盐渍化速率较快的问题十分突出。鉴于此,建议规模化种植区在蔬菜种植上应避免单一蔬菜品种连作,肥料品种上应大力推广叶面肥、有机水溶肥等,在施肥方式上应推广喷灌,同时采用最佳养分管理技术,降低肥料投入,实现减肥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