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人民币结算实收实付金额》

《表1 人民币结算实收实付金额》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国际化战略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报告,数据截至2019年年末。

在我国推行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初期,出现了人民币实收远远低于实付的现象,人民币大额流出,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结构失衡问题严重。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必要过程,原因在于通过保证人民币一定数量的流出,才能使其更广泛地参与到国际市场经济活动之中,发挥人民币的国际支付功能。但是收付差额持续的背离也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一是从进出口净额来看,原本使用美元支付结算的金额替换成等额人民币,该部分美元在国内形成了外汇储备,使得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存量持续上涨,加剧了外汇储备增长速度;二是在人民币处于升值周期时,人民币净支出过高使中国处于“收软付硬”的状态,不利于规避汇率风险,造成了市场参与者利益受损,降低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积极性。如表1所示,自2018年以来,人民币结算额继续增长、结算收付比稳步上升,2018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15.8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72.47%,上升幅度巨大;2019年,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额达19.70万亿元,较2018年增加了3.8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4.29%。近年来跨境人民币实收实付差距逐渐缩小,2018年人民币结算实付款继2015年后再次超过实收款,收付比达到1∶0.98,2019年收付比进一步提高至1∶0.97,这意味着收付比失衡的弊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际贸易往来的频繁逐渐得以改善和解决,人民币在跨境结算中可以掌握更多主动权,在进出口双向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总体来看,人民币收付比应当保持在适度范围内,收付比数值过于极端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增加出口实收金额有助于保持人民币对外汇率稳定,增加进口实付金额才能在全球范围内释放人民币。虽然我国人民币收付比保持在较高水平,但理论上不应超过100%,以确保人民币处于净流出状态的同时保证资金双向流动基本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