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18例患儿肝功能指标和体重的监测[M(最小值~最大值)]》

《表1 18例患儿肝功能指标和体重的监测[M(最小值~最大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生儿小肠造瘘术后肠衰竭相关性肝病的营养管理、关瘘手术时机和结局》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患儿肠造瘘术后满足以下条件时予以营养支持:(1)经近端造瘘口排便良好,证实肠道通畅;(2)除外严重感染;开始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本组患儿分别于肠造瘘术后2~5 d内开始进行肠内营养,并联合应用肠外营养。肠内营养首选深度水解配方奶,耐受不良者转为完全水解配方奶。起始奶量口服1~5 ml/次,8次/d,根据患儿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奶量。如患儿耐受差,则改为经胃管定时注奶或持续泵入。在肠内营养量增加过程中,逐步减少肠外营养的应用,并监测患儿出入量。但所有患儿在增加奶量的过程中,均存在大便量增加明显(每天>40 g/kg),肠内营养量均无法达到足量,体重增速缓慢(<25 g/d),诊断IFALD至关瘘术前体重增速为12 g/d(9~16 g/d)。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赖静脉营养支持,无法维持有效的肠外营养,监测肝酶及胆红素继续升高,被迫提前行关瘘术(见表1)。关瘘时营养管理:每天总热量73.1~150.3 k Cal/kg,中位数107.3 k Cal/kg;肠内外营养分别为0~59.6 k Cal/kg、42.1~100 k Cal/kg,中位数36.3 k Cal/kg、70.1 k Cal/kg;肠内外营养比例分别为0~58.6%、41.4%~100%,中位数33.1%、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