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动力学、颗粒内扩散模型模型参数对比》

《表4 动力学、颗粒内扩散模型模型参数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制备温度下污泥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特性》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准一阶、二阶动力学和颗粒内扩散模型拟合实验参数见表4。准二阶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更好(R2>0.994),其理论最大吸附量Qe(3.90,4.22,6.72,6.48 mg/g)更接近实际吸附量(3.77,4.21,6.61,6.24 mg/g),说明此吸附过程受化学吸附的影响[31,32]。颗粒内扩散模型[33]表明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过程并非受颗粒内扩散唯一控制,还受其他步骤共同影响。K1>K2,表明此吸附过程主要为表面单层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