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积雪深度和积雪日数在3个区域的合成场差值》

《表1 积雪深度和积雪日数在3个区域的合成场差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青藏高原积雪变化特征及其对土壤水热传输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将筛选出来的10个多雪年和12个少雪年合成高原多雪年与少雪年积雪深度和积雪日数(王素,2015;Lakhraj-Govender et al,2018),计算两者的差值及其在31个积雪期内的多年线性变率(图5),以此来综合比较高原积雪在空间上的异常变化。整体来看,合成场差值[图5(a)~(d)]和多年线性变率[图5(e)~(h)]的空间分布中,积雪深度与积雪日数为相同的变化趋势。从积雪的合成场差值来看,在整个高原区域上,多雪年的积雪深度和积雪日数均要高于少雪年。在积雪期,多雪年积雪深度和积雪日数分别比少雪年高0.89 cm和17.41天,积雪的异常中心主要位于高原东南部的“三江源区”以及南部山脉一带。积累、鼎盛、消融阶段积雪深度与积雪日数的平均差值分别为0.51 cm和4.54天,1.01 cm和8.18天,1.26 cm和4.69天。从图5(b)~(d)来看,积雪异常主要体现在鼎盛阶段和消融阶段,其中高原东南部的积雪异常在鼎盛阶段最明显,高原西部积雪异常则在消融阶段最明显。挑选积雪异常较为明显的3个区域,用矩形标记于图5(a)~(d)中的A(31°N-34°N,81°E-86°E)、B(32°N-35°N,97°E-102°E)、C(29°N-32°N,93°E-98°E),并将各个积雪阶段的积雪深度与积雪日数的区域平均值罗列于表1。从表1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区域A和区域C的结果比较相近,且积雪异常变化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