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3类地结型重结构织锦的组织结构的对比》

《表3 3类地结型重结构织锦的组织结构的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古代织锦重组织结构的特征及其演变规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地结型重结构织锦具有以下特征:其由1个系统的经纱(地经)与2个或2个以上系统的纬纱交织而成的纬重结构织锦。当纬纱只有2个系统时,按照功能可分为地纬和显花纹纬;当有2个以上系统时,可分为地纬、显花纹纬和非显花纹纬。地纬与纹纬的排列比为1∶1或2∶1。如图6(a)所示,当只有地纬和显花纹纬存在时,地纬和地经交织成地组织,常采用五枚经缎、七枚经缎和八枚经缎,少数采用平纹和斜纹;显花纹纬和地经存在逐经交织和隔经交织两种情况,其中隔经交织较为常见。逐经交织时,显花纹纬和地经交织成一上三下、一上五下等斜纹,如南宋的松竹梅纹锦等[36]。隔经交织时,根据隔经数的不同可分为隔多经和隔1经2种情况。早期显花纹纬和地经主要是隔多经交织成平纹,常见的是隔2经或4经,代表品种有唐代的蓝地龟甲小花织金锦、宋代的朱红地折枝茶梅八宝纹花缎、紫红地松竹妆花缎等[37]。明清时期,隔1经交织的地结型重结构织锦发展成为主流,其组织设计仿照暗夹型经重结构织锦中暗夹纬的设计方法,从地经中以一隔一的形式分出一半经纱与显花纹纬交织成间丝组织以切断浮长,固定显花纹纬。常见的间丝组织有一上三下斜纹、一上七下斜纹、五枚纬面缎纹、七枚纬面缎纹等。当非显花纹纬存在时,地经与地纬、显花纹纬的交织情况与非显花纹纬不存在时相同;而非显花纹纬与地经的交织存在以下2种情况:如图6(c)所示,当所有非显花纹纬参与交织时,非显花纹纬与地经交织成七枚经缎等,如金宝地中的片金和圆金[38]。如图6(b)所示,当部分非显花纹纬参与交织时,非显花纹纬1和地经交织成七枚经缎,非显花纹纬2和地经配置全经点,不交织而沉于经纱底部,如妆花缎中的花纬不参与挖花时[39]。如表3所示,地结型重结构织锦根据固结组织的不同可分为平纹型、斜纹型和缎纹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