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心脏震荡、心肌挫伤、心脏性猝死、抑制死的法医学鉴别[8-9, 12, 14-15]》

《表1 心脏震荡、心肌挫伤、心脏性猝死、抑制死的法医学鉴别[8-9, 12, 14-15]》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心脏震荡的法医病理学鉴定及鉴别》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程度较重的心肌挫伤较为直观,易与心脏震荡相鉴别,挫伤程度较轻的心肌挫伤与心脏震荡的鉴别存在较大难度。本文在原有文献[8-9,12,14-15]基础上补充整理了心脏震荡与心肌挫伤的法医学鉴别要点(表1)。引起心脏震荡的外力作用位置仅限定于心前区,而引起心肌挫伤的外力作用位置可发生在胸部的任何部位。官大威等[9]在用弹性拉力打击器打击狗心前区时发现,当打击速度为6.7 m/s、8.0 m/s时易造成心脏震荡,当打击速度达到9.1 m/s、10.5 m/s时,心肌挫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通常情况下,心脏震荡伤后随即发生意识丧失,死亡极为迅速,引起其死亡的最根本原因为心脏机能性的功能紊乱[16]。心肌挫伤时,心肌间质水肿,心肌细胞出血、坏死,4 h左右发生心肌纤维断裂等改变,故其伤后常有心绞痛样心前区疼痛,一般不会出现意识丧失[12]。此外,由于造成心肌挫伤的外力较为巨大,通常伴有胸骨、肋骨的骨折。而心脏震荡时,由于胸廓结构保持完整,若存在胸外按压等急救措施所致的胸骨、肋骨的骨折,则应与外力打击所致相鉴别。胸外按压所致胸骨骨折通常位于胸骨下段,肋骨骨折通常为双侧对称性,骨折断端周围出血量少或缺如;直接外力所致胸骨、肋骨骨折位置不固定,通常为单侧,骨折断端周围出血量多[14]。心脏震荡后,往往在心脏表面可见点灶状的心外膜出血,部分出血点可相互融合,聚集于心外膜下脂肪层,此时应通过组织病理学方法仔细检查是否存在心外膜下心肌的出血、坏死,心肌纤维的断裂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