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产业扶贫的脱贫效应与政策优化——基于大别山片区和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准自然实验》

《表1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产业扶贫的脱贫效应与政策优化——基于大别山片区和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准自然实验》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产业扶贫的脱贫效应与政策优化——基于大别山片区和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准自然实验》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其中,i和t分别代表不同的城市和年份,yit为不同地区在t年的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数值和百户居民耐用品数量。本文利用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数值来度量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定义为农村常住居民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之后的收入(计算公式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住户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费支出-固定资产折旧-财产性支出等其余转移支出),能较好地度量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状况[24];利用百户居民耐用品数量再次来度量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定义为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家庭耐用品的数量,包括洗衣机、冰箱、空调等,该指标在文献中被较多地用来度量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产业扶贫政策的脱贫效果[6]。Dit代表地区i在t年是否参加了产业扶贫的处理变量,如果参加取值为1,否则为0。Pit代表时间虚拟变量,2015年取1(2015年起各贫困连片区开始大规模推广并实施产业扶贫政策),2014年取0。交叉项Dit×Pit反映了产业扶贫政策实施的净效应。Xit代表与产业扶贫政策关联程度较高的变量集合,μi和λt代表地区固定效应与时间效应,εit表示随机干扰项。表1报告了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