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Protamine、poly (d C) 50和protamine-poly (d C) 50阻塞脉冲统计》

《表1 Protamine、poly (d C) 50和protamine-poly (d C) 50阻塞脉冲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单个纳米孔电流脉冲法探究鱼精蛋白与单链DNA的相互作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将带负电的ss DNA加到cis端,并在trans端施加正电压,对其穿孔引起的电流脉冲进行检测。而在相同条件下,带正电的鱼精蛋白只有加在trans端才可观测到脉冲(图2A)。在+100 m V电压下,鱼精蛋白从trans端到cis端的电流脉冲信号如图2D所示,图2G为典型脉冲放大图。由此可见,鱼精蛋白也可从trans端通过界面,并产生对应的脉冲信号。Poly(d C)50带负电荷,在同样的电压偏置下,从cis端穿越到trans端产生电流脉冲信号(图2B),对应的电流脉冲及典型放大图如图2E和图2H所示。为了观测poly(d C)50与鱼精蛋白相互作用引起的电流脉冲变化,预先将鱼精蛋白分子与poly(d C)50以浓度比10∶1充分混合后,加入到cis端(图2C),在相同电压偏置条件下,观测到的电流脉冲及典型放大图(图2F和图2I)。综合以上结果可知,由于鱼精蛋白和poly(d C)50电性相反,产生脉冲信号的条件及脉冲形态均有很大不同。二者相互作用后仍观测到脉冲,表明复合的结果未改变poly(d C)50的电性。但是其脉冲的特征发生了显著性改变,脉冲幅度(△I)及停留时间(toff)均增大(图2H和图2I)。图3及表1为如上3种情况下电流脉冲信号的统计结果。由于鱼精蛋白与ss DNA的作用,ss DNA的脉冲的停留时间和脉冲深度均有显著增加,这可能与鱼精蛋白与ss DNA作用后导致的分子尺度的增大和有效电荷的减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