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高胆红素血症60例DP-MAS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变化/x±s》

《表1 高胆红素血症60例DP-MAS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变化/x±s》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不良事件及护理》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针对以上参数异常,可采取的解决措施:⑴术前确认引血管、回血管通畅,并给予肝素冲管,使体外循环充分肝素化;⑵PA、PE压力异常增高,多与患者体位及股静脉置管质量有关,故建议治疗中置管侧下肢制动。可适当降低PA、PV壶面,必要时降低血流速度,并检查管路中是否存在血凝块,如静脉壶下端出现血凝块阻塞管路,可给予更换管路继续治疗,防止因血容量不足引起血泵停止,增加凝血的机会;⑶PBE、PFD压力过高,可用生理盐水+肝素,冲洗管路,并配合血管钳轻轻敲打管路。TMP压力异常报警,可调整超滤率与滤器匹配;⑷必须指出,对于PTA<20%的严重肝损伤、肝衰竭患者,既往多主张无肝素化治疗,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肝硬化、肝衰竭患者体内存在凝血及抗凝血机制异常,导致患者内环境为高凝状态[6-7]。操作中,即使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抗凝后,出现PBE、TMP压力报警的患者中,肝衰竭患者占11例,其中PTA<20%的严重肝损伤患者占5例。故笔者所在医院行DP-MAS治疗时根据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的代谢周期及管路参数,治疗中需常规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抗凝,预防管路内凝血阻塞管路。根据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的半衰期约为3.5 h,及其对于血小板及APTT、PT等相关凝血指标影响,治疗后给予常规治疗1 d后,肝衰竭患者再次复查凝血、血小板均可回升到治疗前水平,见表1。同时治疗中,未出现一例因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抗凝出现出血致治疗中断或治疗失败的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