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博物馆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情况概览(2018年)》

《表1 博物馆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情况概览(2018年)》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博物馆+非遗”视域下岁时节日文化传承路径探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我们的节日”活动开展在博物馆中较为普遍,如表1(1)所示,各博物馆在中国传统节日方面高效发挥博物馆自身的优点:针对不同年龄段有不同节日活动内容的呈现,公众参与度高,深受公众喜爱。湖南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等博物馆注重与自身藏品的结合,强调青少年及亲子活动。海南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将口头表演类非遗纳入主题活动中:琼戏、端午主题戏曲综合专场、苏州评弹等,受众范围广泛。南京博物院针对“我们的节日”不仅邀请民俗专家讲座,而且有进社区、进学校的专题活动。天津博物馆的主题活动着重服务了特殊儿童群体,且在文创方面见长,受众可以亲自体验制作文创产品,并可将文创产品带回家。各博物馆在内容上制作精良,根据岁时节日挖掘相关民俗风情,将节日的“节食”“节物”“节礼”凸显,引导公众到馆参与。苏州博物馆在建筑方面颇具特色,在苏州古典园林半园举行中秋节拜月仪式,增加人与博物馆建筑、园林风景的契合度。也有博物馆在近期并没有“我们的节日”“二十四节气”相关活动,但已在早年间有所尝试,如上海博物馆(1),在传承岁时节日方面走在同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