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柱样中值粒径与地球化学参数相关分析》

《表3 柱样中值粒径与地球化学参数相关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物磁性特征空间差异及其冲淤指示意义》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

上述结果表明,粒度变化不能完全解释柱样磁性特征垂向上的变化,因此早期成岩作用对磁性特征垂向变化的影响不可忽视。前人研究表明,有机碳降解驱动的成岩作用是影响磁性特征的重要因素[10,28-30]。中值粒径与TOC的相关分析表明(表3),A4-2柱样TOC的变化受到粒度的显著影响,而其他柱样关系不显著。有机质降解导致铁的还原和硫酸盐还原,进而导致原生磁铁矿及磁赤铁矿等铁氧化物的溶解以及菱铁矿或铁硫化物的生成,表现为磁化率的降低;相比于亚铁磁性矿物,不完整反铁磁性矿物因难于溶解而相对富集,导致S-300比值的下降[31]。但铁还原、硫酸盐还原对有机质降解的贡献,随沉积环境不同而不同。由于本研究区较高的陆源沉积物输入,氧化铁含量高,加之沉积物悬浮—沉降—再悬浮频繁,物理扰动剧烈,有机质降解以铁的还原贡献更为主要,体现在磁性特征指示的较厚铁还原带以及较深的FSB,硫的含量较低(0.09%~0.52%),TS/TOC值偏离正常海洋环境的1/2.8(图6),以及硫同位素偏正(图4)。本文报道的δ34S值(-20‰~+20‰),与研究区附近徐桂茹报道的A柱样(29°40'14″N,122°26'47″E,δ34S值为-5‰~+18‰)类似。本文柱样中的碳、硫地球化学特征与亚马孙河口三角洲较为类似,也与东海内陆架晚更新世—早全新世的淡水沉积环境硫的含量及同位素特征相似,但高于Zhu et al.报道的东海内陆架泥质区现代沉积物黄铁矿δ34S比值(-27‰~-33‰)。该现象表明,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沉积与远离长江口的东海内陆架现代沉积存在着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前者淡水的影响更为显著,这与三角洲河口地区径潮流相互作用强烈的特点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