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黄河源地区玛多剖面岩性与中值粒径、磁化率、碳酸盐含量变化》

《表2 黄河源地区玛多剖面岩性与中值粒径、磁化率、碳酸盐含量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黄河源地区晚更新世湖泛事件及其意义》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湖泊沉积是陆相沉积物中分布最连续、层位最稳定的沉积类型之一,沉积物中包含了各种对环境敏感的指标,如粒度、磁化率、碳酸盐、碳氧同位素、有机碳、有机氮等。每一种环境代用指标分析结果均能够给出一个环境变化过程,但这些结果不尽相同,利用多重代用指标来统一解释环境变化的过程,更具有合理性(Gasse et al.,1991;李炳元,2000)。现根据黄河源地区玛多剖面湖相沉积物的粒度、碳酸盐、磁化率的变化特征,结合剖面岩性变化,将黄河源地区晚更新世132±10~128±12 kaB.P.之间的湖泊沉积环境划分为9个阶段(图3),各个阶段沉积物环境代用指标变化特征如表2。粒度、碳酸盐含量和磁化率变化曲线均表现为明显的5个波峰、4个波谷。但是总体上,玛多剖面沉积物表现为以粗颗粒为主;碳酸盐含量平均为5.08%,远远低于高原西部甜水海的平均值;磁化率值也表现为高值背景。黄河源地区,湖泊水量的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这两种水体补给方式均要求当时气候温暖湿润。这说明黄河源在晚更新世13万年左右,气温突然上升,气候变得温暖湿润。青藏高原西部的松西错12500 aB.P.气候温暖湿润,湖面上升(Gasse et al.,1991),在祁连山的敦德冰心也记录到该次温暖事件(Thompson et al.,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