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7 老芒麦资源3个类群11个表型性状的平均值》

《表7 老芒麦资源3个类群11个表型性状的平均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青藏高原地区不同老芒麦种质资源生产性能评价》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聚类分析是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按它们之间的相近程度进行分类,相近程度最近的为一类[28]。基于11项种子产量性状对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得出树状图(图5),结果表明,13份供试材料被聚为3个类群,这种分类是按来源于海拔相近和种子产量较一致的材料聚在一起。依据树状图及各类群平均产量及表型性状的平均值(表7)可知,第I类群包括I-1-5-31、I-1-5-9、I-1-5-19和I-1-5-50四份资源及两份对照材料,4份资源海拔分布除I-1-5-50外均较高,其平均海拔为3696 m;种子产量表现中等,平均为1085.01 kg/hm2;单序籽粒数较高,平均值为124.53粒;穗较宽,平均值为10.49 mm;其余各性状表现一般。总之除I-1-5-19表现为海拔高且产量高外,其余材料均表现为海拔高度和种子产量成反比。第Ⅱ类群为I-1-5-47和I-1-5-13两份材料,其海拔分别为3365 m和3124 m,平均种子产量最高,为1373.15 kg/hm2;该类群种子长,平均值为9.09 mm;穗最长,平均值为17.80 cm;单序籽粒数多,平均值为138.20粒;小穗数多,平均值为60.50个;有效分蘖多,其平均值达到81.83;且该类群各性状变异系数较低,生物学特性表现稳定。第Ⅲ类群包括I-1-5-45、I-1-5-33、I-1-5-35、I-1-5-21和I-1-5-23五份材料,该类群海拔为3567~4867 m不等,平均海拔高达4392 m;平均产量表现最低,为687.89 kg/hm2;该类群单序籽粒数少,平均值仅为80.97粒;种子短,平均值为6.79 mm;穗短,平均值为12.99 cm;其余各性状表现均一般,且性状变异系数大,总体表现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