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ET改善心衰患者运动耐量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表1 ET改善心衰患者运动耐量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运动训练在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ET对心衰患者运动耐量的改善涉及到全身多个系统的功能性适应变化,具体见表1。概括而言,ET可以通过改善心衰患者心脏储备、外周血管、神经激素以及炎性反应的适应性来提高其运动耐量。在心脏储备方面,ET可以诱导逆转心室重构,改善CRF,减少NT-pro脑利钠肽(NT-proBNP)的释放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运动耐量[8-9]。在外周血管方面,ET可以明显缓解HF患者外周肌肉血管的舒缩性失调,增加外周血管的血流量和最大摄氧量(VO2Max)[9-10],进而提高患者运动耐量。在神经激素方面,ET可以促进乙酰胆碱介导的血管舒张和抗氧化自由基清除酶的上调,同时会降低血管神经兴奋性,因此改善了迷走紧张,从而降低了交感紧张,最终达到改善外周血管紧张度、舒张压和换气能力,降低心率变异性的目的,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11-13]。此外,有关研究发现炎性因子水平的降低可以改善患者的峰摄氧量(VO2peak),从而改善患者的运动耐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