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生活质量评价的常用指标》

《表1 生活质量评价的常用指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OECD国家生活质量评价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作者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的结果。

自美国经济学家J.K.加尔布雷斯(1958)在《富裕社会》专著提出“生活质量”一词后,学者们开始关注生活质量问题,生活质量也日益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学者就对生活质量测定方法和指标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但以前的专家学者大多是将GDP(人均GDP)作为衡量社会福利的唯一指标,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唯GDP论”遭到了各界越来越多的批评。如Robert Kennedy(1968)认为:GDP无法显示小孩子的健康、教育质量以及他们玩耍时的快乐,也不能衡量婚姻、智慧等情况。之后便出现了“治愈”“补充”及“替代”GDP指标,如Cobb and Cobb(1994)提出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Cobb,Goodman and Wackernagel(1999)提出了真实发展指数,他们均加大反映社会情况的家庭劳动、教育情况指标的权重,并将空气质量和环境污染纳入评价体系,旨在衡量社会发展的真实情况。Veenhoven(1996)将人类预期寿命和生活满意度合并为一个指标,提出幸福预期指数,以此替代GDP指标。目前,学术界常用的生活质量评价指标有五种,包括人类发展指数(HDI)、社会进步指数(ISP)、幸福指数(WBI)、社会发展指数(SDI)、OECD美好生活指数(BLI),如表1所示。根据Jan Delhey and Christian Kroll(2012)研究,上述五种生活质量评价指数,除了OECD“美好生活指数”外,其他指标衡量效果均比不上GDP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