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制粒对饲料营养组分理化指标的影响》

《表2 制粒对饲料营养组分理化指标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非洲猪瘟疫情下饲料安全和品质的思考》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颗粒饲料生产过程中,调质温度和调质时间会影响饲料理化指标和热敏性物质。饲料是许多原料的混合体,饲料中营养组分、理化指标对适宜制粒温度的反应程度见表2[17-24]。研究发现,饲料中淀粉糊化度以及蛋白质变性与调质温度呈正比,但并不是高温制粒的饲料品质就好[17-18]。调质温度过高会导致猪饲料中关键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发生美拉德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反应体系温度越高(高于80℃),美拉德反应越快,加热时间越长,反应程度越大[19]。饲料发生美拉德反应会形成难以消化利用的化合物,降低动物对氨基酸、蛋白质的利用率[20]。在传统畜禽饲料加工过程中,制粒调质温度为50~60℃,饲料中只有约5%~30%的淀粉糊化,提高调质温度(88℃vs.77℃)和调质时间(60 s vs.30 s和15 s),淀粉可以大幅提高糊化度,有利于动物的消化吸收[15,18]。虽然提高制粒温度提高了淀粉糊化度,并能提高饲料的卫生程度和消除抗营养因子[21],但却对一些热敏性营养物质有不利的影响。调质温度过高会导致饲料中添加的有益菌、酶制剂及维生素等严重失活,影响饲料品质[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