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2006年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及构成》

《表2 2006年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及构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数据是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计算整理得到。东中西部地区划分与表1一致。

目前我国乡村从业人员以及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量持续减少,更为现实的问题是当前农村空心化严重,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导致农地被大量撂荒,从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力落后的现象来看我国仍需要大量的第一产业劳动力。农业劳动者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是促进农业产量增加和农业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讲,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村劳动者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较强,但是,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较低。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2016年,农业生产从业人员中未上过学的占6.4%,小学文化程度占37%,初中占48.4%,高中或中专占7.1%,大学及以上仅为1.2%(见表1)。虽然与2006年相比(见表2),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有一定上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距甚远。低素质劳动力缺乏对农业技术应用和农业信息的处理能力,更缺乏农业管理能力。此外,我国农业从业者中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等问题突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16年,55岁及以上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占比33.6%,而在2006年51岁以上者约占32.5%(见表2),表明55岁及以上者低于该比例,因此2016年较2006年,老年农业劳动力比例有所上升。2016年35岁及以下年龄占比19.2%(见表1),而2006年30岁以下占比为20.2%(见表2),表明35岁及以下占比高于该比例,显然高于2016年的水平,因此2016年较2006年,年轻农业劳动力比重有所下降。我国目前农业劳动力生产率较低,无论是个体劳动力的生产量还是单位土地面积产品产量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