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第二奏鸣曲结构与调性布局》

《表1、第二奏鸣曲结构与调性布局》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普罗科菲耶夫俄罗斯时期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及和声特点(一)——探索“新的和谐的音乐语言”》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第四乐章,采用回旋奏鸣曲式写成,是该奏鸣曲中表露作曲家个性的最鲜明的一个乐章。呈示部的调性建立在d小调与C大调的对比上,这与第一乐章正好形成对应关系——对比性调性分别处于主调d小调的上下大二度上,并且它们的主和弦同处于C大调的自然调式之中。更明显的是,前后两个乐章(第一与第四乐章)的展开部分都是以同样的主题材料(第一乐章的副部主题材料)在同样的音高(E)及同样的和声关系(C)上进入,不仅从材料上,而且从和声上将整套奏鸣曲联合为一个整体,这似乎也能反映出作曲家对调性及和声关系的精心设计。展开部主要围绕C与#C做各种装饰性发展,然后以半音关系导入再现部。乐章的再现部调性依然遵循古典奏鸣曲式的调性服从原则———主部主题(239-258)在主调上原样再现,副部主题(275-320)回归到主调再现。从这一点上来看,普罗科菲耶夫对古典奏鸣曲式原则的忠实,在再现部的调性处理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纵观其所有奏鸣曲,无一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