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规划底水位值对应的淹没面积、蓄洪容积及平均水深值》

《表6 规划底水位值对应的淹没面积、蓄洪容积及平均水深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武汉市周边分蓄洪区特征参数复核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列中数据表示规划底水位对应的淹没面积、蓄洪容积分别占规划蓄洪水位所对应的淹没面积、蓄洪容积的百分比。

分蓄洪区内有效容积主要受内渍底水位高低的影响,底水位在规划设计时主要是在分蓄洪区多年来区内起调水位(区内工农业用水相应的控制低水位和防汛要求相应的控制高)的基础上得来的,设计蓄洪水位与内渍底水位之间的容积即为有效容积。采用内渍水位规划值进行分析,分析内渍水位对应的蓄洪容积与内渍水位淹没面积,并计算内渍水位对应的平均水深,如表6所示。可以看出,西凉湖、涨渡湖内渍水位高于区内平均地面高程较多,表明扒口分洪前80%以上的区域已经受淹(涨渡湖分蓄洪区规划底水位值的淹没情况如图3所示),平均淹没水深在4 m左右,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对比分析相邻的武湖、白潭湖的内渍水位,在地形、降雨等基础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其中涨渡湖的内渍水位远高于其他两个分蓄洪区,显然也不尽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