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雷暴不同阶段地闪频次与强回波顶高、强回波面积、强回波体积的相关系数》

《表1 雷暴不同阶段地闪频次与强回波顶高、强回波面积、强回波体积的相关系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雷达、卫星资料对河南省一次雷暴过程的地闪演变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分析地闪与雷达回波的关系时,通常选择雷暴云0℃层高度之上的区域作为分析对象。通过查看雷暴过程当天郑州和南阳探空资料发现,5 km高度温度约为0℃,6 km高度温度约为-3℃,本文对雷暴云0℃层高度之上区域的多种雷达参量进行了分析,经过比较最后选取了与地闪频次相关性较好的3个雷达参量,分别是40 dBZ强回波顶高、6 km高度50 dBZ强回波面积和5 km高度之上50 dBZ强回波体积,为了方便表述下文分别简称为强回波顶高、强回波面积和强回波体积。3种雷达参量与地闪频次均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91和0.93(表1)。强回波体积与地闪频次的相关性最好,强回波顶高与地闪频次的相关性弱一些。将雷暴不同阶段地闪频次与3种雷达参量进行相关性计算,发现不同阶段3种雷达参量与地闪频次的相关系数存在差异。在合并前阶段,地闪频次与强回波体积的相关系数达到0.96,与强回波面积也达到0.95;在合并阶段,地闪频次与强回波顶高的相关系数仅为0.42,与强回波面积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为0.90;在减弱阶段,地闪频次与强回波顶高的相关系数高达0.96,而强回波面积和强回波体积与地闪频次的相关性则较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