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中医证型与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相关性》

《表2 中医证型与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相关性》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相关因素》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对101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搜集的中医四诊资料进行频数统计,剔除对辨证无明显意义及出现频率小于5%的变量,现保留34个四诊信息,按频次为:乏力、苔薄白、腹胀、舌暗、腹痛、舌红、纳差、舌淡红、便溏、口干、脉沉细、便秘、脉弦、苔白腻、排便不规律、苔薄黄、脉弦细、便血、气短、脉弦滑、头晕目眩、胁肋疼痛、自汗、畏寒肢冷、苔黄腻、反酸、脉涩、舌有瘀斑、恶心、口苦、情绪有关、腰膝酸软、消瘦、发热。将上述34个四诊资料,通过K-均值聚类的分析方法,找出各信息间的联系,参考林洪生主编的《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中结直肠癌的辨证标准,朱文锋主编的第2版《中医诊断学》的脏腑辨证标准,对中医证型进行分析归纳,拟对证型分为5类,并按照有无肝转移分为两组,得出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各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为:肝肾阴虚(40%)>湿热内蕴(28.6%)>脾肾阳虚(20%)>肝脾不和=瘀毒内阻(5.7%);未发生肝转移患者各证型的分布情况为:瘀毒内阻证(33.3%)>湿热内蕴证(31.8%)>肝肾阴虚证(16.7%)>脾肾阳虚证(15.1%)>肝脾不和证(3%)。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得出χ2=13.187,P=0.01<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医证型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具有相关性。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