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甲井主要重金属类指标》

《表2 甲井主要重金属类指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水基钻井固废生物资源化土壤利用技术效果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a为《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物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试行)。

从甲井的追踪监测结果(见表1和表2)可以看出:采用生物法处理水基钻井固废土壤利用,经3个月及以上时间的降解处理,形成的土壤中一些有害重金属浓度无显著变化,但与本底值相比,表2中个别指标如Pb含量还是有一定程度增加,主要原因可能是该井钻井固废中其值比所加土的本底值高,因而造成形成的土壤中其值有一定程度增加,但均不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物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试行)(其他,pH>7.5,风险筛选值限值)。虽然生物降解对多数重金属指标无降解效果,但由于钻井固废中有害重金属含量本身很低,处理后形成的土壤中的有害金属通常不会超标。钻井固废中的主要污染物油类物质、COD降解显著,降解率达90%以上,土壤浸出液COD、油类物质等指标达到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降解时间越长,污染物指标也越低;部分井不同深度监测结果表明,虽然不同深度的土壤中重金属类及COD等指标随土壤深度变化不明显,也无规律性,可能与混合搅拌均匀度有一定关系,但甲井3#池和4#池及乙井的4#池中的油类物质指标值很明显随深度增加,其值越高,说明表层比深部氧化条件要好些,污染物的降解效果要好些。但由于处理现场的特殊性,施工主要采用挖掘机对生物菌种及钻井固废进行混拌,难以使处理物与菌种充分混匀,加之每次取样点不能保持完全一致性,因此,一些处理池不同时期的监测结果出现了小波动;同时,由于土壤本身含有机质成分,其对COD的分析结果也会造成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