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公共艺术的发展特点》

《表1 公共艺术的发展特点》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公共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城市空间环境配置和民众参与的公平性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城市绿地的建设,公共艺术开始出现在城市公园绿地中,成为公园景观的点缀。但是,它并非在公园规划和设计时就参与其中,而是在以艺术品的形式穿插进公园。此时的公共艺术创作无论是主题还是形式,都与环境缺乏联系,其与城市资源的配置和公平布局还相去甚远。进入90年代,中国城市广场遍地开花,开始在广场中心或中轴线上进行有规划的公共艺术布局。此时的公共艺术创作呈现鲜明的主题性,与广场风貌融为一体,成为视觉中心。这种规划并不以大众公平为前提,而是把公共艺术作为一种纪念性或主题性的艺术品,成为象征精神的物质媒介,映射其所代表的文化,并传达给大众。此时的公共艺术创作依然是稀缺资源。到了90年代末期,城市化进程继续加快,商业步行街和城市微小型绿地成为重点规划区域。伴随西方的公共艺术理念进入中国,公共艺术的体量、形式和理念都有了新的变化,呈现出多元的艺术风貌。进入21世纪,公共艺术成为建设特色文化城市的有效手段,正式被肯定在城市形象方面的价值和意义,也开始成为城市景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表1所示)。而公共艺术创作的大量兴起,开始出现艺术享受的均等和公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