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煤泥主要煤质指标:顶部给料全煤泥循环流化床燃烧与SO_2排放不稳定性研究》

《表3 煤泥主要煤质指标:顶部给料全煤泥循环流化床燃烧与SO_2排放不稳定性研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顶部给料全煤泥循环流化床燃烧与SO_2排放不稳定性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号炉、3号炉、5号炉均为采用异重流化床燃烧技术的75 t/h全煤泥CFB锅炉,全烧煤泥时基本不产生底渣。3号炉、5号炉以石英砂作为床料,煤泥采用泵输送方式;1号炉以煤矸石为床料,煤泥采用皮带输送方式。3台锅炉均采用炉顶给料,其中3号炉为炉顶单点给料,入口管径为DN200,入炉煤泥团直径约为200 mm;5号炉为炉顶三点给料,入口管径为DN100,入炉煤泥团直径约为100 mm;1号炉为炉顶三点给料,煤泥在重力作用下断裂并坠入炉膛,入炉煤泥多为直径200 mm的煤泥柱。不同的给料方式使得入炉煤泥团体积有较大差异,从而导致热爆后的煤泥团粒度分布的差异。3台锅炉中1号炉入炉煤泥团体积最大,其循环灰粒径也最大;与传统低倍率循环流化床的5号炉不同,3号炉为高倍率循环快速流化床,高效分离器及炉内燃料间的磨损减小了循环灰粒径的差异(表2)。本次试验燃料来自电厂日常生产所用煤泥,煤质分析数据、煤泥灰组分见表3和表4。试验数据通过锅炉DCS及烟气分析仪在炉膛出口处的现场测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