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城市各类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配置》

《表2 城市各类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配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研究综述》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G1.公园绿地urban green space;G11.综合公园comprehensive park;G12.社区公园neighborhood park;G13.专类公园theme park;G14.游园amusement park;G2.防护绿地green buffer;G3.广场用地square;XG.附属绿地attached green space;RG.居住用地附属绿地residential land attach

在具体城市绿地的改造设计上,依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基于每类防灾避险绿地的特征,根据紧急防灾避险绿地、固定防灾避险绿地、中心防灾避险绿地、绿色疏散通道4种绿地的规模、布局、设施等情况的差异,承担不同时序的防灾功能;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及arcGIS技术中的空间分析模拟灾时人群分布及疏散等情形,明确各类绿地的灾时避难特性,对各城市绿地的应急设施进行增、添、删、改,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地防灾避险效率(表2)。紧急防灾避险绿地应增强可达性和进入效率,改造出与周边人口相匹配的集散场地和容纳量,增加内部防灾设施数量,与学校等非绿地形式的开敞空间共同承担紧急避险的功能。固定防灾避险绿地应配置有一定的可达性和避难空间,合理划分内部灾时分区、避难通道及配置防护隔离绿化带。中心防灾避险绿地秉承“主动防灾、平灾结合”的理念,构建更加系统全面的灾时分区,丰富防灾设施类型、数量;注重应急通道的建立,以便快速疏散人群。绿色疏散通道要保证其可进入性高,增加线性空间的灾民容纳量,发挥带状防灾绿地的连接、通达功能。需要说明的是,考虑我国各地区城市绿地建设差异化,各类绿地功能、结构不一,同一类型的绿地因其空间规模、周边环境、基础设施等条件的不同,列出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设施配置的参照性指标(表2);专类公园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和遗址公园等绿地因为需要特殊保护,不具有防灾避险功能。此外,新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提出绿地率高于65%的广场可划入公园绿地,并非强制性分类要求,在此未将其划入公园绿地这一类别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