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港区防灾分区和避难场所配置》

《表4 港区防灾分区和避难场所配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滨海城市临港地区避难场所救灾交通区位选择——名古屋港区的启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统计三类避难场所在各级防灾分区中的分布数量发现(表4):一级分区中仅有很少竖向避难所,无大型避难场地和小型避难场地;三类避难场所都大量集中于二级分区;三级分区中,竖向避难所和大型避难场地的分布密度较二级分区明显下降,小型避难场地很少。该数量差异和致灾危险环境差异密切相关。其中,一级分区属于地震、海啸或风暴潮、火灾爆炸危险的三高地区(地震致灾危险高的原因在于土壤盐渍化程度高导致的土壤液化可能性大),仅在必要地区配置竖向避难所供潮灾紧急庇护,供地震和火灾紧急庇护的小型避难场地则可由厂区内部开敞空间提供,极大地减少大型避难场地是为限制人口活动在高危险环境的中长期滞留,及时通过避难引导与救援输送将人口向内陆地区转移;二级分区三种致灾危险均下降,但依然存在,显著提高避难场所的数量是为在支持本分区内的人口救助收容和修复重建工作的同时,就近接收一级分区的转移人口,且就近作为一级分区财产的抢险和重建据点,另外紧急避难场所的增加则是解决混合于生活服务用地的港口产业用地对避灾路径的空间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