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抗震鉴定结果:既有建筑兼作防灾避难场所关键技术研究》

《表4 抗震鉴定结果:既有建筑兼作防灾避难场所关键技术研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既有建筑兼作防灾避难场所关键技术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于受篇幅限制本文没有列出工程概况、各层平面布置图等相关信息,没有列出室内空间设计方案、避难设施设计方案、平灾转换方案和加固设计方案。通过适宜性评价,算例中既有建筑适宜兼作防灾避难场所;教学楼建筑面积为7 727.5m2,经过室内空间设计,其有效避难面积为5 209.04m2,短期可容纳避难人数2 067人,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为2.52m2/人,中期可容纳避难人数1 628人,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为3.20m2/人;体育馆建筑面积为6 398.12m2,经过室内空间设计,有效避难面积为4 853.9m2,短期可容纳避难人数2579人,人均有效避难面积2.20m2/人,中期可容纳避难人数1 664人,人均有效避难面积2.91m2/人;抗震性能鉴定采用反应谱法进行承载力和变形验算,并采用Pushover方法进行抗震性能分析,然后根据两者分析结果综合判断抗震薄弱部位,抗震鉴定结果见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