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按“信仰程度”的旅游者群体分类及各自特征》

《表1 按“信仰程度”的旅游者群体分类及各自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西藏宗教朝圣旅游场中的边缘人现象及其边缘性体验》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权宜型朝圣者。这些人前往拉萨的目的同样为朝拜圣地,尽管他们的发愿可能也包括个人、家庭甚至众生几个层面,但他们前往圣地的旅行方式却不同于苦行型朝圣者,他们在圣地的其他日用需求也更为灵活一些,较多地体现了随缘就便的原则。因此,他们通常会借助现代交通方式抵达圣地。“我们就是来朝圣的,坐车两天过来的,每年都来。”(ZQP43)到达圣地后除却献钱、献酥油等传统朝佛方式外,他们会在大昭寺前集中磕完启程前所许的长头数量。“我们一起来的很多人,每人许的量不一样,但大部分人每天能磕3000~5000个长头,一般几个月就能磕完10万长头,其实我们一般都磕11万,单数,只是叫10万长头。”(ZQP41)“这次准备待20天,每天磕3000个,磕完5万个。”(ZQP43)除了磕长头等宗教修行活动之外,他们并无其他休闲娱乐活动。“来了以后我们住在亲戚家,每天只是磕头,没有什么其他活动。”(ZQP43)他们需要克服经济(食住行等)、意志的考验,在磕长头时全身心地投入宗教修行中,从而实现“身”“语”“意”三者的统一,得到心灵的平静与慰藉。“每天磕3000个,已经习惯了,并不累,磕完长头后心里很平静很舒服,”(ZQP41)“菩萨会保佑,死了以后好得很,你磕之前要把磕的数量告诉菩萨。”(ZQP43)因为借助现代交通工具,在朝圣的同时也节约了时间,不耽误日常的生产生活。“真的从家磕过来太远了,我们要收虫草,收完以后才过来。”(ZQP43)因此,他们的朝圣行为有了更多的权宜成分,这是现代化进程带给传统宗教信徒朝拜生活的一种自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