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类淋巴系统的解剖结构及液体组分术语》

《表1 类淋巴系统的解剖结构及液体组分术语》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类淋巴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类淋巴系统的解剖结构可分为3部分,即动脉周围间隙、静脉周围间隙及两者之间的脑实质。类淋巴系统中的液体为脑脊液(CSF)、间质液(ISF)及其混合液(CSF/ISF),沿动脉周围间隙流动进入脑实质的CSF称为动脉周围入流,沿静脉周围间隙流动最后离开脑实质的CSF/ISF称为静脉周围出

Iliff等[3]通过双光子激光扫描显微镜实时观测注入脑池的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荧光示踪剂的流动途径,首次在小鼠中证实了分布于全脑的具有清除功能的类淋巴系统。其工作模式[3]见图1。CSF沿大脑表面动脉及穿支小动脉走行的血管周围间隙(paravascular space)流入脑实质,随后CSF与ISF进行交换,最后CSF/ISF以整体流的形式运输至静脉的血管周围间隙并流出脑部。其中,血管周围间隙是由内侧的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外侧的血管周围星形胶质细胞终足构成的液体流动途径(表1)。而终足上的一些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如AQP4,介导脑实质与血管周围间隙的液体交换和物质清除[5,6]。Iliff等[3]研究发现注入小鼠纹状体的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可从该血管间隙途径清除,提示该系统具有清除脑间质溶质的功能。因结构特点和清除功能,Iliff等[3]将其命名为类淋巴系统或胶质淋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