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对碳排放水平的影响》

《表1 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对碳排放水平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价值链生产长度与中国制造业的碳排放》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括号内数值为对应的t统计量;*、**、***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上显著。

本文使用Stata15软件,参考王向进和杨来科[23]的方法,对上文所建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首先,仅考察规模、结构以及技术这三大效应,并利用不含个体、时间效应的OLS(普通最小二乘法)模型进行估计。表1中的模型(1)显示,OLS估计的可决系数R2较小,只有0.3424,模型拟合较差,同时参数的显著性也不好,这说明三大效应只能对碳排放变化进行部分解释,该面板模型很可能存在个体及时间效应。所以,接下来应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模型分别对模型中的个体效应、时间效应进行检验。将反映行业个体效应的17个虚拟变量加入模型(2)后,大部分个体虚拟变量都变得显著,此时,在固定效应模型中R2提至0.8769,说明53.45%的碳排放水平变化是由不随时间改变的个体差异导致的。在模型(4)中进一步加入年度虚拟变量后,变量继续变得显著,R2的提升也意味着制造业碳排放水平变化中的6.9%可以由随时间变化但不随行业变化的遗漏变量进行解释。而从模型(2)和模型(3)的对比来看,Hausman检验显示固定效应模型对参数的估测要优于随机效应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