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的全局Moran’s I统计指标》

《表2 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的全局Moran’s I统计指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检验——基于省级面板数据》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说明:(1)z为I值的显著性检验:z>1.96表明I值在5%的水平显著,z>2.58表明I值在1%的水平显著。(2)p为伴随概率,由蒙特卡洛模拟9999次得到。

由表2可知,2005-2008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全局Moran’s I的z统计值均大于2.58,表明这四年碳排放量的全局Moran’s I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1%的检验;2009-2013年的z统计值均大于1.96,即全局Moran’s I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5%的检验;2014年与2015年的z统计量虽不显著,但其p值小于0.05,因此其全局Moran’s I值也具有一定的可信度;2016年与2017年的p值虽大于0.05,检验结果并不显著,但全局Moran’s I值仍然为正。基于此,本文可以明确2005-2017年的全局Moran’s I均为正值且检验结果大部分较为显著,由此可得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呈现较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对于碳排放量较高的地区,一般存在至少一个碳排放量较高的地区与其相邻(高—高聚集),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