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世界文化遗产类型及名录表[34-35]》

《表1 世界文化遗产类型及名录表[34-35]》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三生”融合视角下黄山世界遗产地保护和利用新途径》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景观和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又称混合遗产)四类,文化景观属于文化遗产[30-31],如图1所示。[32]截至2018年,全球世界遗产达1092个,总占地323198087公顷[33],其中文化遗产845个,占比最高且组成多样。细读文化标准发现,世界文化遗产用地功能较其他遗产而言具有显著历史性,即用地功能随时空演变发生转换,部分如玛雅文明遗址等已经在过去某段时间完结了其发展过程的遗产,用地功能从生产、生活功能转变为精神生活、生态功能;部分如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等从过去持续演化到现在的遗产,它们的生产功能正逐渐减弱。所以在世界遗产“三生”空间分类过程中应将文化遗产土地功能转变作为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遵守世界文化遗产土地功能转变的基础上,借鉴刘继来等人国土“三生”空间主类分类方法,采用THE WORLD HERI-TAGE LIST:Filling the Gaps:An Actions Plan for the Future(简称Gap Report)中界定的14类文化遗产类型(详见表1)为亚类依据,以世界遗产3亿公顷用地为对象,进行世界遗产“三生”空间类型划分并以1092个世界遗产评定标准细则作为检验数据。分类归纳显示(详见表1—表4),以世界遗产生产空间为例,主要形成两级,主类分为世界遗产生产空间、世界遗产半生产空间、世界遗产弱生产空间三类,亚类为14类遗产中与之对应的遗产类型空间并附以归类依据,世界遗产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分类结构与生产空间相同。在分类体系中,文化遗产与混合遗产空间类型多样、三生俱全,自然遗产空间生态功能突出,在世界遗产空间内“三生”融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