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分样本估计结果: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及空间互动特征》

《表5 分样本估计结果: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及空间互动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及空间互动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受篇幅所限,未包括控制变量估计结果。

根据图2所给出的可视化证据,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内部的生态效率拥有较高的相似性,当横跨两个地区进行比较时则显示出较大的差异性,给出了“群分效应”存在的初步证据。为进一步验证“群分效应”的存在,将全国分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两个样本,分别检验两个地区内部生态效率的空间互动效应,若根据两个分样本估计得到的空间滞后项系数均大于全样本估计得到的空间滞后项系数,则表明生态效率的“群分效应”存在。运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样本估计得到的结果见表5。表5中(5)和(6)均是采用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得到的估计结果,两类地区的空间滞后项系数分别为0.4354和0.6159,且均通过了1%的统计显著性检验,远高于表4中的空间滞后项系数0.2216,即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生态效率互动程度远低于两类地区内部的生态效率互动程度,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地区内部确实表现出更强的生态效率互动效应。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个体的偏向性。地区层面所展现出来的诸多现象往往是个体行为的集合,背后均是鲜活的个体,而个体往往带有个人偏好,导致地区层面的交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偏向性,如发达地区更愿意与发达地区进行交流,如政策制定、人才流动等。第二,制度的相似性。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地区差异往往不只是在经济发展水平层面,在人力资本、产权保护程度以及政府办事效率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这一差异构成了发达或欠发达内部较强空间互动的基础,如人力资本往往更倾向于在经济发达地区间流动,因为这些地区有着更完备的市场制度、产权保护程度,能够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本的优势。而欠发达地区在制度环境方面与发达地区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合作,但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抱团来谋求集聚效应,推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