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6类荧光增白剂:纸尿裤(片)中荧光增白剂的检测方法分析》

《表1 6类荧光增白剂:纸尿裤(片)中荧光增白剂的检测方法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纸尿裤(片)中荧光增白剂的检测方法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荧光增白剂是一种有机荧光染料,能够吸收自然光中的紫外光发射出肉眼可见的蓝色或蓝紫色荧光(如图2所示),从而提高物质的亮度和白度。目前发现和合成的荧光增白剂约有15种基本结构类型,近400种结构[1]。荧光增白剂按其主体化学结构可以分为6类[2],从表1中可知,其普遍含有苯、萘、噁唑、噻吩等基团,具有一定的致癌性[3],长期与之接触,会诱发细胞癌变[4]。通过特定的方式,荧光增白剂可转移到纸尿裤(片)/隔尿垫等卫生用品表面,在与儿童、老人等免疫力较低人群皮肤的接触过程中,由于不断的摩擦,转移到人体皮肤表面被体内器官吸收,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