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我国大麦栽培不同生态区4份代表品种的游离小孢子培养结果》

《表2 我国大麦栽培不同生态区4份代表品种的游离小孢子培养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大麦青稞小孢子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其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利用上述建立的大麦小孢子高频再生体系,从我国大麦栽培的不同生态区,选取代表性主栽品种,于2017年开展了游离小孢子培养。针对北方春大麦区,选取了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垦啤麦7号和甘肃省农科院啤酒原料研究所选育的甘啤6号;针对黄、淮以南秋播大麦区,选取了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与中科院遗传所合作选育的苏啤3号,同时选取了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与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选育的花30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4份大麦主栽品种中,花30的小孢子再生绿苗频率最高(表2),达到平均每皿378.7株(小孢子为1×105个/皿),较前期报道的另一大麦主栽品种花22的小孢子绿苗再生频率[253株/(1×105个小孢子)]有了更进一步提高[4],超过了国外花培反应高的模式品种Igri的再生频率,其最高花培再生频率为1 009.8株/(100个花药),绿苗数占总再生苗的87.6%[5],按每个花药平均获得3 000个游离小孢子折算[6],其再生频率为295株/(1×105个小孢子)。其次为甘啤6号,小孢子绿苗再生频率为216.3株/(1×105个小孢子),有着较高的绿苗比例(表2)。由此可以看出,4份材料的小孢子再生绿苗单皿均可达到百株以上。此外仍有部分白苗,白苗比例过高是将来小孢子高频再生体系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