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1991-2010年中国县域产劳弹性类型转移矩阵 (%) Tab.3 The transfer matrix of economic-labor elasticity types at cou

《表3 1991-2010年中国县域产劳弹性类型转移矩阵 (%) Tab.3 The transfer matrix of economic-labor elasticity types at cou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县域农业劳动力变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行表示2000-2010年(T2)产劳弹性类型,列表示1991-2000年(T1)产劳弹性类型;转移矩阵表示T1-T2时段某种类型县域转变为另一种类型县域个数占研究县域总量的百分比;P1表示T1时段各类型县域数量占研究县域总量的百分比,P2表示T2时段各类型县域数量占研究县域总量的百分比;

根据图4、图5和图6还可看出,各县域产劳弹性类型相互发生了转变(表3)[26-27],总体来说,从1991-2000年到2000-2010年产劳弹性类型为集约型的县域净增加13.69%,其他类型县域均净减少,耦合类型为增长型、粗放型、滞后型、衰退型和衰落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县域占比分别为19.12%、5.58%、2.96%、0.94%和2.27%,也有12.25%的县域从1991-2000年的集约型转变为2000-2010年的增长型,其他少部分县域耦合类型相互发生了转变。其中耦合类型由增长型转变为集约型的县域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内蒙古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耦合类型由集约型转变为增长型的县域相对较为分散,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甘新区、东北区以及其他各省的少部分县域;1991-2010年,耦合类型始终保持为集约型的县域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下游、川渝和黄土高原部分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