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基于通勤联系的上海都市区划分结果统计Tab.4 Statistics of Shanghai metropolitan area based on commute interchange》

《表4 基于通勤联系的上海都市区划分结果统计Tab.4 Statistics of Shanghai metropolitan area based on commute interchange》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上海都市区边界划分——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探索》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人口/面积是在前面所有标准的基础上的新增地区的人口和面积,如标准3的人口/面积是在前2个标准划分结果的“并集”的基础上的新增地区的人口和面积。“综合”一行的人口和面积是上述所有标准划分结果的“并集”。

从国外的都市区划分实践中可以看出,外围地区至中心城的通勤率是都市区划分的核心指标,因为它既可以体现中心城作为一个就业中心的定位,也可以体现中心与外围的经济联系,因此在都市区划分标准的构建中,外围地区至中心城的通勤率是首选指标。在指标阈值的确定上,一方面根据指标的距离衰减规律,2%左右是一个变化的临界点;另一方面,手机数据识别的是“有稳定工作地的常住人口”(7),即实际劳动人口,年龄上可能超过64岁,其数量很可能超过一般的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参考日本都市区划分标准(表2),富田和晓定义的是劳动年龄人口,通勤率标准为5%,总务省定义的是所有15岁以上人口,通勤率标准为1.5%,手机数据识别的实际劳动人口介于这两者之间,因此最终确定单向通勤率采用2%作为阈值,双向通勤率采用3%作为阈值。提出的划分标准如表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