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实地调查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构建的地貌分类体系Tab.1 Geomorphic classification schemes based on field survey and high-res

《表1 实地调查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构建的地貌分类体系Tab.1 Geomorphic classification schemes based on field survey and high-res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南海珊瑚礁高分辨率遥感地貌分类体系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珊瑚礁地貌以大尺度的地质结构为支撑,受气候环境组分和海洋过程控制,并结合生物反馈形成了发育良好的、可以清晰识别的地貌单元。目前珊瑚礁地貌分类体系主要基于地形、物种的丰富度和空间覆盖度进行构建(Goreau,1959;Loya,1972;Goldberg,1973;Robert et al,1973;赵焕庭等,1996)。以礁体位置、地形和动力环境为划分标准,典型的珊瑚礁地貌分类体系一级类型包括礁前、礁脊、礁坪、礁后和潟湖,然而不同的研究者之间也存在差异性。二级地貌类型的划分标准中多综合生境特征,因此命名多元化(表1)。例如,Goreau等(1959)将牙买加岸礁按结构分为2等级11类;Robert等(1973)从1968年夏到1970年3月调查了西印度浅水区38种珊瑚的分布与数量,将调查区地貌分为1级10类(限于利用水下呼吸器到达的深度)。中国于20世纪60年代初与苏联专家合作对海南岛的岸礁进行了研究,划分为封闭潟湖和封闭湾2类(纳乌莫夫等,1960)。曾昭璇(1982)总结了中国环礁的类型和地貌特征,将环礁地貌划分为3等级10类。赵焕庭等(1992)将南沙群岛“腹地环礁”微地貌-沉积相带分为2等级10类。之后珊瑚礁动力地貌得到关注,以珊瑚礁区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生物组分、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并结合地貌学、岩石学综合分析,南海环礁地貌—沉积相带被分为广为使用的2等级14类(孙宗勋等,1996;赵焕庭等,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