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物质环境与信息环境下场景影响因素差异比较》

《表1 物质环境与信息环境下场景影响因素差异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地理媒介驱动下环境行为变化机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所有图表均为作者自绘

在讨论“增强环境”中的行为变化之前,有必要将物质环境和信息环境中的行为分开描述。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3)曾指出:“个体的行为受到场景定义的引导……场景是在建筑物的有形界限内,知觉受到限制的地方,也包括时间的限定[7]。”它是围绕个体存在的,是实现个体角色、行为的特定时空、情境和场合的总和[8]。物质环境提供了人们判断场合与情境的线索[9]。人们通过特定场所给出的信息提示,对场景进行定义,从而采取恰当的行为。如果说上述的场景与行为关系是基于物质世界的描述,那么接下来就要分析信息环境中的场景与行为。传播学家约书亚·梅罗维茨(Joshua Meyrowitz)(4)认为,人的行为并非根据有形界限的场景实现,而是取决于信息获取模式。他基于戈夫曼的理论,将场景定义为信息系统,认为场景即是特定情境与场合传达出的引导社会行为的社会信息,物质世界创造的场景是一种特定时空下现场面对面的信息系统,而其他传播媒介创造的场景是其他类型的信息系统[10]。这意味着人们可以通过物质环境直接获取社会信息来行动,也可以通过媒介远程间接获取社会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行为。两种场景模式的区别在于定义场景的信息传递方式不同、形成的行为方式不同,且前者行为受到固定场所的时空限制,而后者则脱离了地域的限制转而受到媒介设备的限制(表1)。